开云体育
开云体育报告里的罗湖DeepSeek话你知!
2月25日,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,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(以下简称报告),多次提到罗湖。
2024年,开通文锦渡口岸离境退税点,开工建设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项目、深圳棋院体育项目等,莲塘口岸获批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,罗湖区推荐的伍雪玲获评“中国好人”……
2025年,将重点发展笋岗一清水河片区等重点区域,建成通车春风隧道,改扩建罗沙路,完成罗湖“八园连通”,推进“梧桐山一红花岭”生态走廊建设,加快推进罗湖口岸改造升级……
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多项罗湖发展重点元素,深刻体现了罗湖“三力三区”的战略定位。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罗湖作为深港门户的区位优势,更展现了其通过产业升级、生态修复、民生改善与开放合作重塑城区竞争力的清晰路径。
罗湖依托莲塘口岸、文锦渡口岸等陆路枢纽,持续优化跨境要素流动。例如,文锦渡口岸开通离境退税试点,便利香港居民跨境消费,推动罗湖成为“买全球卖全球”的消费节点;莲塘口岸优化过境免签政策,则进一步促进深港人员往来与产业协同,如探索合作查验新模式,提升通关效率。
此外,罗湖口岸改造升级计划通过智慧化建设,强化其作为深港“超级联络站”的功能,为两地金融、商贸等资源的高效对接提供支撑。这些举措呼应了罗湖“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”的定位,将跨境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。
笋岗—清水河片区的加速开发是罗湖产业转型的缩影。该片区被定位为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,通过“空间拓展挖潜行动”,集聚中欧中心等70余家生命健康企业,并推动清水河人工智能集聚区跻身深圳十大AI产业园区,形成“产城融合”新范式。
同时,罗湖通过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项目释放土地资源,结合“空间拓展挖潜行动”,全年新增产业空间40万平方米,为战新产业提供载体。这种“以产促城、以城兴产”的模式,既盘活存量空间,又推动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。
交通与生态项目的实施,体现了罗湖对“硬实力”与“软环境”的平衡追求。春风隧道通车与罗沙路改扩建大幅缓解交通压力,强化中心城区枢纽功能;梧桐山—红花岭生态走廊建设串联山海资源,与“八园连通”工程共同构建全域绿美网络,实现生态价值向休闲经济转化。
深圳棋院等文体设施的落成,则完善了“15分钟生活圈”,将公共服务嵌入产城空间,提升人才吸引力。这种“基建提速+生态织网+服务嵌入”的路径,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韧性支撑。
在硬核发展指标之外,罗湖通过细微处的人文关怀塑造城区软实力。伍雪玲获评“中国好人”,既是罗湖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,也与民生领域改革形成呼应——如嵌入式养老服务驿站、托育点建设,以及“政府+公益+商业”运营的文体中心免费开放模式,彰显“以人为本”的治理逻辑。这种将个体价值与城区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,为罗湖注入独特的人文魅力,成为吸引人才与资本的重要砝码。
从深港规则衔接的制度创新,到战新产业与都市空间的嵌套共生;从生态修复的绿色账本,到民生改善的温度刻度,罗湖的发展逻辑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特征:以改革破题、以创新解题,在有限空间内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。
其经验表明,传统核心城区的转型绝非简单的产业替代,而是通过“空间—产业—治理—生态”的多维重构,激活存量、创造增量。未来,随着“三力三区”建设的深化,罗湖或将成为中国城市化2.0时代“向存量要效益”的典范之城。